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电波”一响 再掀观演热潮
2023-07-29 22:26:4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 记者 刘萌萌
“非常感动,看哭了。”“演员的表演富有感染力,非常敬佩剧中人物的信念和精神。”……7月29日晚,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作为第六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展演剧目,迎来首场演出,新疆观众的热情再次点燃了这个夏季。
《永不消逝的电波》以“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为素材,用高度凝练的舞剧叙事,再现了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自创排至今四载,该剧历经多轮驻巡演,已累计完成500多场次演出,热度经久不衰。
身穿旗袍来观剧的观众。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当晚20时,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外,离舞剧上演还有1个小时,门口的观众已排起了长队。记者在现场看到,为让观众有更优质的观剧体验,演出方在入口处的醒目位置,精心布置了“电波”纪念册盖章点,吸引了很多观众排队盖章留念。
演出当天,记者还看到不少忠实的“电波粉”从全国各地赶来。西安的“00后”姑娘王馨身着旗袍,沉浸式观看舞剧,从2019年首演“追剧”至今,她已经先后看了5遍,从上海追到北京,从武汉飞到乌鲁木齐,她手中的“电波”纪念册里已经集齐了所有演员的签名和祝福。
距离演出还有一小时,剧场外已排起了长队。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这部剧没有说教,也没有‘脸谱化’,每一个小人物的戏份都十分感人。”王馨说,剧中她最喜欢的角色是“小裁缝”,为了这个角色她就追了3场。
迷雾、冷雨、暗夜、黑伞……舞剧一开场就把观众拉回到70多年前上海解放前夜最惊心动魄的场景。“一个半小时内,悬念重重、环环相扣,富有张力的艺术表达自然而然吸引观众。”从事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工作的王小禹说。
报馆员工写稿印刷报纸时的紧张舞蹈,伴随着《渔光曲》徐徐展开的旗袍舞,撑着黑伞在雨中穿行的黑衣人群舞……一段段风格迥异的群舞,成为上半场演出令观众难忘的亮点。
正在排队盖章的观众。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摄
乌鲁木齐舞蹈老师买尔哈巴·马木提带着9岁的女儿前来观剧,她透露,学跳舞的女儿是冲着《渔光曲》段落来的,“希望她通过观看国内顶级舞蹈演员的表演,有所收获。”
舞剧结尾处,危难关头,女主角“兰芬”怀抱孩子向“李侠”告别,那一个转身回眸,令众多观众潸然泪下。
“没有伟大的牺牲,换不来岁月静好、家国安宁。”观众布勇巴特感慨。
对于新疆观众来说,虽然《电波》在开演4年后才抵达新疆,但他们对演出的殷切期待从未停息——仅仅开票20秒便告售罄就足以说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