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丨史诗《玛纳斯》

2024-01-12 21:32:00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玛纳斯》作为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史诗,通过其叙事方式、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向大众讲述了历史,传递了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新疆艺术研究所 张云/文

  史诗是人类在文字没有出现之前口头创作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讲述了古代的创世传说、英雄传说,或者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国各民族有着悠久的史诗演唱传统,在我国的北方、南方都有史诗流传,我国著名的三大史诗《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内涵丰富,都是几十万诗行的鸿篇巨制。

 2023年7月13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歌舞演员在第九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表演《玛纳斯》。张云供图

  史诗《玛纳斯》是民间歌手在表演中产生的口头综合性史诗,描写了英雄玛纳斯及其七代子孙们前仆后继、带领族人与外来侵略者和各种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的事迹。史诗包括《玛纳斯》(一代)、《赛麦台依》(二代)、《赛依铁克》(三代)、《凯耐尼木》(四代)、《赛依特》(五代)、《阿斯勒巴恰一别克巴恰》(六代)、《索木碧莱克》(七代)、《奇格泰》(八代),共八部。

  《玛纳斯》主要流传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阿合奇县、乌恰县、阿克陶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特克斯县、昭苏县,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田地区皮山县。此外,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也是《玛纳斯》重要的流传地域,阿富汗的北部地区也有流传。

  《玛纳斯》由民间歌手通过长期积累的程式化语言和惯用的叙事模式,以一定的故事情节为基础,不断将自己掌握的关于本民族的谚语、传说、习俗等历史和文化运用到史诗的口头传承和创作中。《玛纳斯》一般采用演唱形式,从头唱到尾,没有讲的部分,演唱过程中有一定的旋律和节奏,依据史诗情节的变化、史诗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传承人演唱声调、曲调不断发生变化,同时传承人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多变的手势来表现史诗的情节。

  传承人既是史诗的传承者,又是史诗的创作者。《玛纳斯》目前依然以口头形式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传唱,在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依然活跃着不同年龄段的《玛纳斯》传承人,他们在民众中演唱史诗,传承传播史诗,固守着祖先的精神家园,因而被民众尊称为“玛纳斯奇”(《玛纳斯》说唱者)。由于玛纳斯奇的传承活动具有多样性,传承的水平也不一致,故对史诗传承发展的贡献及产生的社会影响也大小不一。影响最大的玛纳斯奇是居素甫·玛玛依,其演唱的《玛纳斯》史诗版本长达23.6万行。

  《玛纳斯》作为一部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史诗,通过其叙事方式、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向大众讲述了历史,传递了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2006年《玛纳斯》史诗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09年《玛纳斯》经我国政府申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2年7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参观《新疆历史文物展》,观看民族史诗《玛纳斯》说唱演出,并同《玛纳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亲切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史诗《玛纳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目前有500余名传承人坚持在民间演唱《玛纳斯》,传承人群接替有序。相关保护单位召开学术交流研讨会,为科学保护提供了依据,并出版了《〈玛纳斯〉论》《英雄史诗〈玛纳斯〉调查采录集》《〈玛纳斯〉史诗歌手研究》《〈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甫·玛玛依评传》《玛纳斯(汉文全译本)》等学术研究成果,堪称中国《玛纳斯》史诗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中央歌剧院、克州歌舞团等艺术创作、表演专业院团,以《玛纳斯》为蓝本,先后创作了歌剧《玛纳斯》、歌舞剧《玛纳斯》,推动了《玛纳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宁艳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