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白玉菊瓣盘:尽显琢玉之巧

2024-03-15 16:01:0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玉润丝路》——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展”日前正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展出,至5月20日结束。3月15日,记者走进这里,立刻被一件制作精美的玉盘吸引。

  痕都斯坦为清代对北印度的称谓,而痕都斯坦玉器则泛称宫中所藏中亚等地区的玉器。痕都斯坦玉器文化可追溯至元代,中原的玉雕工匠将玉雕技艺带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历经数百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逐渐发展成独具特色的痕都斯坦玉雕艺术。

“《玉润丝路》——痕都斯坦玉器珍品展”展出的白玉菊瓣盘。记者 王新红 摄

  这件白玉菊瓣盘直径19.5厘米,高1.5厘米,玉质莹润,通体玲珑薄透,内外壁均减地浅浮雕西番莲纹,盘中心雕饰盛开的菊花纹,盘口折沿雕茛苕叶纹一周。盘内底用小楷阴刻乾隆御制诗一首:“量材为器匪琼英,工致讶难意想成,喀吗匠能逞彼巧,专诸人或逊其精。相金钉宝抚无迹,簇叶攒花视有情。每忆旅獒篇着训,摛吟还觉愧平生”。

  白玉菊瓣盘的主要原料来自新疆昆仑山的透闪石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张广文介绍,乾隆对痕都斯坦玉器尤其钟爱,曾多次作诗赞誉,白玉菊瓣盘上刻的诗就是其中的一首。在这些诗作中,乾隆盛赞痕都斯坦玉器制作精巧,技艺高超。如“在手疑无物,定睛知有形。”“色如截肪薄如纸,西昆玉人巧无比。”此外,乾隆近臣纪晓岚也在其《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今所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介绍,此次展出的玉器,用料精良,雕工精湛,通体玲珑薄透,镶嵌华美,具有与中国传统玉器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出独特的异域风情。它们以生动的文化内涵阐释了过往历史的鲜活,是中外文明互动交流成果的宝贵实证,更是人类文明珍贵的文化遗产。

  根据清宫档案《造办处活计档》记载,从18世纪开始,由新疆向清宫进贡痕都斯坦玉器共计800余件。但这批精美的玉器历经了近代史中的浩劫和战乱大都流失海外。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280余件,北京故宫收藏近百件。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崔导胜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