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墓地“世界最古老的奶酪”究竟来自哪里

2024-10-11 09:23:3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银璐报道)新疆小河墓地曾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奶酪”,它究竟来自哪里?前不久,国际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在线发表的论文里做了回答:自青铜时代起,新疆地区就在制作奶酪,且制作技术一直在新疆与东亚内陆地区之间传播,形成了有别于“源自北高加索山区”的开菲尔奶酪支系的另一独立支系。实证了新疆地区在先秦时期就与东部广阔的地域存在交流互动。

  这篇题为《青铜时代奶制品揭示进化尺度上人类与乳酸菌的相互作用历史》的论文,来自世界首个对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付巧妹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杨益民教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家单位研究的成果。

  2003—2005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若羌县沙漠深处的小河墓地发现30余具保存完好的干尸(距今约3500年前),干尸身侧放置着数量不等的白色块状物质,初判为发酵奶制品。在随后的古蛋白质组学检测中被鉴定为开菲尔奶酪,但因为年代太久,很难捕获到足够含量的乳酸菌,所以研究者未能判定它的具体成分和来源。

  在付巧妹团队用10多年时间自主设计了乳酸菌全基因组位点探针后,研究迎来转机。研究者从出自小河墓地的3例样本中捕获到64%—80%的乳酸菌,进一步确认样本由开菲尔乳酸菌发酵而来,且发酵技术随着人群的流动发生变化。

  “这项来自考古样本的共生微生物基因组研究意义重大,它为我们深入探究欧亚人群的迁徙交流与微生物驯化历史带来新认知。”付巧妹介绍。

  在样本中,研究者发现居住于小河的人群用于发酵的开菲尔乳酸菌菌株,并非来自“从北高加索山区传播到欧洲、亚洲及东南亚沿海地区”的这个支系,而是活跃在东亚内陆地区的独立支系,这就表明至少自青铜时代起,就存在一条将奶酪制作技术从新疆地区传播到东亚内陆地区的路线。

  除了菌株不同,制作技术也有区别,研究者在样本中发现了奶牛和山羊的DNA,表明当时小河人群将不同动物的奶分开使用,这与欧洲等地常把动物奶混合的做法不同。

  “小河墓地的遗存显示着历史上塔里木盆地与北方草原地区、河西走廊、我国西北的其他地区保持着物质及精神文化的互动,是新疆地区历史上多元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事实的展现,基于它的多学科研究,对阐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过程有重要意义。”小河墓地的主要发掘者、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苏比努尔·阿尔肯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