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瑰宝 | 螺钿木盒 展现盛世大唐的华美工艺

2024-12-29 13:31:0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唐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有多精致?正在法国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一件中国唐代螺钿木盒,以它清新雅致的造型、独具匠心的装饰图案,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唐西州时期的螺钿木盒。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件螺钿木盒1973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现收藏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年代为唐西州时期。木盒通高10.2厘米、底边长10.4厘米、顶边长6.6厘米。整体是用薄木片拼合而成,分上、下两部分。上下均为方形盒状,中间是空的。

  木盒表面采用漆木片、漆木条作装饰,乍一看,似乎和普通木盒并没有太大区别,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漆木片上的图案,并非绘制或雕琢而成,而是用螺壳、贝壳构成飞鸟、花卉等图案,镶嵌于木盒表面形成。细细打量还会发现,这些图案即使历经千年,依旧透露着绚丽夺目的光泽。

  螺钿工艺在我国历史悠久,并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国内出土文物来看,早在周代,漆中镶嵌螺钿的工艺品就已出现。唐代,螺钿工艺已相当成熟,尤其是铜镜漆背螺钿,更是成为这一时期的工艺瑰宝。宋代,螺钿工艺在家具装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元明时期,螺钿工艺使用的贝壳品种更为丰富,加工也更为精细,发展出彩漆、描金、金箔、金银嵌错等辅助手法。清代,螺钿工艺进一步向轻巧精致发展,螺钿漆器制作技艺更是达到了巅峰,很受宫廷青睐。

  螺钿是一种制作过程极为复杂、呈现效果极为精美的艺术。古代匠人制作一件螺钿器物,首先要选用不同品种的贝壳,按照不同色泽、用途,切割、磨制成大小不一的薄片,刻上精美纹饰后,镶嵌于漆、木等器物表面的凹型图案内,再经过髹漆、打磨等工序。最终才能呈现出五彩斑斓、绚丽夺目的装饰效果。

  螺钿工艺品因具备纹理丰富、色泽多变、永不褪色等特点,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在古代常被用于漆器、家具、乐器、插屏以及木雕等器物上。然而,也因其用材昂贵,制作工艺复杂,螺钿器物一直被视为是王公贵族专属的奢侈品。“蟠螭金函五色毯,钿螺椅子象牙床。”从元代诗人尹廷高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螺钿家具的奢华与精美。

  如今,螺钿技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至今仍然受到不少人的喜爱和追捧。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姜岚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