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县农信社:金融活水联通湖海大漠
2024-10-31 20:51:35 来源: 天山网
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地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穿流而过,拥有乌伦古湖、吉利湖等丰富的水资源,有着“大漠渔乡”和“离海最远的海”等美誉。作为土生土长的金融机构,福海县农村信用社深植湖海与大漠,近年来,结合当地优势产业,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推出特色金融产品等方式,探索出一条促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
链式服务做强玉米产业
10月中旬,福海县65万余亩籽粒玉米开镰收割,这些小小的“金颗粒”是玉米产业链上的“主角”。
为积极响应辖区种植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福海县农信社党委坚持“把服务做精、把客户做广、把总量做大”的导向,以“核心企业+种植户+信用社”的模式,打造玉米供应链贷款,有效满足企业玉米收购和种植户玉米种植双向需求。
福海县丰富的土地资源吸引着全疆各地种植户到这里奔“钱景”,来自塔城市的赵海江就是其中之一。今年初,他与福海县海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种植协议,承包4000亩土地种植玉米,为满足种植资金需求,海禾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及公司法定代表人为其担保,一笔320万元的玉米种植贷款由福海县农信社如期发放。
“核心企业+种植户+信用社”的模式,已形成了成熟的体系,能够快速、精准地解决像赵海江这样异地客户的种植资金需求,而这种模式最关键的是核心企业。
福海县农信社党委充分发挥“三级联动”服务的优势,以新疆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战略合作客户梅花生物、泰昆集团等大企业集团为依托,将玉米种植客户融入企业供应链体系,增加企业上游客群,不断丰富企业收储来源,充分满足收购企业、种植户资金需求,同时为企业搭建玉米收购管理系统场景化服务,提供金融+非金融的综合化服务,将玉米收购环节线上化,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服务客户到位、额度把控到位、风险管控到位。
在福海县农信社的资金支持下,县域玉米种植面积从2020年的32万余亩增长至65万余亩,2020年至今,该农信社累计投放玉米收购贷款约10亿余元,玉米种植贷款约3.3亿余元,助力玉米产业成为带动土地集约、流转、种植结构调整、饲料加工等上下游经济一体发展的优势产业。
长情陪伴成就“沙漠金舟”
骆驼被誉为“沙漠之舟”,如今,它们在福海县已成为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沙漠金舟”。2007年以来,福海县农信社一直坚持支持当地发展骆驼产业,全链条“贷”动上下游客户致富增收。
2007年,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在福海县注册成立,随着厂房、骆驼养殖基地等建设全面铺开,周转资金严重不足成为公司最棘手的问题,通过深入调研论证,福海县农信社向当时的新兴产业投放了第一笔200万元经营贷款,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银企联动合作的深化以及双方持续探索,逐渐形成“企业+信用社+专业合作社+养殖基地+农牧民”的合作模式。随着该集团的主打产品“旺源驼奶”日渐走俏,“沙漠金舟”也已成为农牧民炙手可热的致富工具。
2007至今,该社累计投放贷款近3亿元帮助该企业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规模,经过17年的银企联动,当地骆驼养殖户从最早十余户发展到目前400余户,骆驼存栏量达3.8万峰,年驼奶产量达6000吨,形成了产、供、销为一体的骆驼产业链。
仅今年1月至9月,该社就为旺源集团发放贷款1亿元,发放骆驼养殖贷款177户,4550万元,同比增加1204万元,增幅26%。
福海县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在骆驼养殖场所调研。
一产一策兴旺大漠渔乡
福海县拥有“全国十大内陆淡水湖”之一的乌伦古湖,水域面积1035平方公里,养殖水面170万亩,占全疆六分之一,渔业产量达8100吨、产值1.62亿元,是新疆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
为全面打通渔产业上下游融资堵点,近年,福海县农信社党委深入调研水产养殖、销售、餐饮等产业,制定特色信贷产品,全力满足此类客户群体金融服务需求。
福海县赫勒渔村鱼香餐厅老板黄显斌就是特色信贷产品的受益客户之一。年初,黄显斌计划筹建的新餐厅破土动工,装修和购置家具的资金缺口让他犯了难,福海县农信社工作人员以黄显斌的需求为落脚点,对赫勒渔村及县域渔产业相关商户进行了全面走访调研,一款面向渔业养殖、销售、餐饮等客群的贷款产品——“富渔贷”应运而生。
据介绍,“富渔贷”产品最高额度500万元,只要符合准入条件,就能办理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至4.5%的经营贷款,手续简便、使用灵活,能够充分满足渔产业客户需求。今年以来,该社投放渔业产业贷款约1026万元,其中“富渔贷”14笔、440万元。
有了“富渔贷”的成功经验,福海县农信社党委计划围绕旅游兴疆战略,通过“一域一策”“一产一策”,制定符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持续以金融活水联通湖海大漠。(通讯员尤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