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化:模拟装置能点石成金
2023-04-20 17:11:23 来源: 天山网
吕延伟在装置现场核对仪表参数。(摄影 杜明亮)
天山网讯(通讯员邓芸摄影报道)“一车间,化验分析结果出来了,常三线365℃馏出量95%,减一线终馏点341℃。计算混合柴油收率33.16%。”
“太棒了!流程模拟计算的结果和装置实际运行结果偏差不到1%。”听到这个结果,吕延伟没有表示出过多惊喜。流程模拟计算数据和实际生产精准吻合,是吕延伟带领的流程模拟团队追寻4年的目标。
吕延伟是乌鲁木齐石化公司炼油厂流程模拟技术团队的“头雁”,今年36岁。他几乎整天“泡”在车间里。晨检、攻关、巡查、开会,调操作、对参数、搭建模型、核对数据……日程满满当当。
4月8日21时,天色完全黑了下来,炼油厂一车间副主任吕延伟走进装置,一路停停走走,一会儿踮脚看看高处的仪表,一会探下身子查查低处的机泵,实地收集关键运行参数,利用周末时间完善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加热炉运行方案,在近期原油性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持续稳定提高装置加工负荷。
吕延伟介绍,通常在装置调整过程中,操作人员调整运行参数后,需要等待装置运行达到平稳,再去做过程控制分析,用拿到的分析数据指导装置做下一步调整。这个过程中,需要把化验分析结果作为生产的眼睛,调整一次操作短则半天,长则两三天。现在,只需把理想结果输入建立好的模型,分分钟便能找准运行参数。
“偏差不大于1%,意味着模拟和实际生产的高度重合,通过在键盘上敲敲打打,就能得到装置运行最优解,指哪打哪,一次到位。”吕延伟对流程模拟技术充满信心。
炼油厂流程模拟团队建立于2019年,团队8名成员都是一线技术骨干。成立之初,这个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8.6岁。三年来,他们在电脑里构建出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和150万吨/年蜡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全套装置模型,利用这套技术在现实中优化加工方案,指导调整操作,开拓新产品加工路线。
在炼化过程中,从原油到汽、煤、柴以及化工料路径不止一条,关键参数的细微变动反应在装置加工成本和生产效益上有显著差异。推开流程模拟和装置生产融合的大门,背后是一个连锁万千的大千世界,在这里,科技的力量十分惊人。
乌石化首次试生产100号道路石油沥青的过程让吕延伟印象深刻,当时他们拿到生产方案后,原油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按照既定方案生产出来的沥青产品性质不稳定,达不到技术标准。近一个月,他带领团队成员通宵达旦在模拟装置里“跑”流程 、“摸”参数。“模型就是一个小装置,每次计算出现问题,大家都要集中讨论,一点点查原因。”吕延伟说。
他们熬过最深的夜,迎接装置初升的太阳,经过一次又一次失败、总结、改进、提升,他们逐渐找到了最优的参数设定。2022年6月17日,公司成功生产出100号道路石油沥青,填补中国石油在西北地区改性基质沥青料的市场空白,前景广阔。
“有了这次成功的应用经验,数字孪生装置与现实更加贴合,再遇到原油性质波动、装置工况变化,通过运算就能解决,时间会大大缩短。”吕延伟说,生产得到优化,便是对辛勤付出最好的回报。
提起吕延伟,团队成员对他最多的评价便是靠谱。“有他坐镇,通过抽丝剥茧,再麻烦的工艺调整最终都能搞定。”炼油一车间技术员韩贺说。面对装置调优任务,生产车间已经习惯将“先模拟后变动、不模拟不变动”固化为装置参数变动的规定动作。大家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把工作做好,用自己的努力让企业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