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产业发展的“个性密码”
2025-05-22 10:34:2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谢慧变
天山南北,“风光”无限。新疆凭借富集的风光资源与政策红利,正加速布局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不过,在“追风逐日”的热潮中,需要警惕可能出现的产业发展同质化的内卷式竞争。例如,光伏组件、风电装备、储能电池等项目遍地开花,资源分散、重复建设、创新同质化等问题制约着新质生产力的深度释放。
破解同质化,需深挖地域禀赋与产业基础的“个性密码”。新疆幅员辽阔,各区域资源禀赋差异显著。例如,哈密石英砂储量丰富,适合延伸硅基材料全产业链;库车绿氢项目依托光伏制氢技术,打造“氢能+炼化”闭环;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借棉花主产区优势,构建从纺纱到服装的垂直纺织集群,并差异化布局玄武岩纤维等小众赛道。这些案例表明,唯有将“风光”资源与本地特色深度融合,才能锻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差异化布局并非孤立发展,而是要在更高维度实现“个性经验”向“共性规则”的升华。新疆可借鉴国内其他省份高新区发展经验,将局部创新转化为系统性制度红利。例如,库车绿氢项目探索的“绿电制氢—管道输氢—炼化替代”模式,可提炼为氢能产业跨区域联动的标准流程;昌吉储能电站的调峰经验,可升级为全疆电网协同调度机制。此外,需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跨园区产业图谱,明确功能分工。例如,哈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专注硅基材料与光热发电,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发力低空经济与数字基建,阿克苏阿拉尔高新区深耕纺织与玄武岩纤维……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错位竞争、链式互补”的格局。
新疆的产业转型,是一场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实践。光伏与新能源的“共性赛道”需以技术创新和标准升级避免低效重复,而“个性路径”则要根植于地域禀赋与历史积淀。唯有如此,天山南北的“风光”才能从资源红利升华为技术红利与生态红利,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更广阔的跃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