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识见丨沙漠“粉红防线”何以动人心弦

2025-05-22 16:08:3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看哭了”“我竟然热泪盈眶了”“眼泪突然冒出来了。何其艰难!何其感动!”……近日,一段记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玫瑰绽放的短视频走红网络,这些玫瑰是去年“锁边”工程成功合龙时新疆人民种下的,感动了无数人。这段大漠边缘玫瑰怒放的视频,时长仅二三十秒,画面质朴无华,缘何能够深深触动网友、让人破防?

  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年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在这里,种活一朵花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下,新疆却种出了象征炽热生命的玫瑰花。玫瑰娇弱的生命能在严酷考验中存活、绽放,尽管给人以强烈认知反差,却不仅不违和,更传递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坚韧与和谐。

  更打动人心的是,在风沙面前,新疆人从不畏缩,总在不停探索、尝试中寻找治理最优解。从铺设“草方格”,到在梭梭林下嫁接肉苁蓉、种植红枣等经济林,再到如今玫瑰绽放,正是不断探索、尝试,新疆人民的防沙治沙才一步步由单纯固沙,实现了今天兼具生态效益、经济效益、观赏价值的跨越。

  再聚焦那一道道“粉红防线”,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沙漠里的玫瑰存活时间不会长,对此有网友回应:“死了再种,种了再死,总有种活的一棵。一种就活,能叫沙漠吗?你以为我们感动的是10万株玫瑰?就是一片树叶,也是我们变沙漠为绿洲的勇气与执着。”这段话道出了新疆人防沙治沙事业中最动人的精神内核——不是追求一劳永逸的胜利,而是以生生不息的韧性向自然宣告抵御风沙的信念。

  日后,今天筑起“粉色防线”的玫瑰或许会枯萎,但每一株倒下的生命都是为下一株的存活积累经验,明天的我们也依然会种下新的希望。

  其实,一些网友并不了解,今天盛开的沙漠玫瑰,并不是新疆人脑洞大开、一时兴起所种,而是站在沙枣、黑枸杞、甘草等“治沙老兵”肩膀上的又一次生态创新。这是经过特殊培育的耐旱品种,其根系最长可深入沙层3米多寻找水源,而且一株玫瑰2到3年就能形成一个宽2米到3米的花垄,能有效降低风速、固定沙丘、防止水土流失。同时,新疆还大力发展玫瑰花精深加工产业,通过增收促进种植可持续。可以说,沙漠开出的这朵花,是一朵科技之花、致富之花、精神之花,是大地写给治沙人的情书,是生态文明建设最诗意的注脚。

  从“粉红防线”,我们看到了新疆防沙治沙的更多可能。这不是遥远的梦想,就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就在我们礼赞顽强的沙漠玫瑰时,一场“向沙漠要粮”的绿色革命已然开启。据媒体报道,这几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拉尔市,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开展沙漠水稻播种工作,一片繁忙景象。让沙漠开花,让荒漠产粮,这就是新时代的“敢教日月换新天”!

  回顾过往,其实新疆的防沙治沙之路,就是一部不断挑战“不可能”的奋斗史。只要敢尝试、永不言弃,“死亡之海”就不只有玫瑰的芬芳、稻花的清香,还会发生更多“绿色奇迹”,为一个更加绿意盎然的美丽新疆增色添彩。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宁艳丽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