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民生丨网络护“苗” 技术护盾之外更需责任铠甲

2025-05-27 10:54:3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任春香

  近日,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正式发布,为未成年人上网筑起“防护盾”。在数字时代,技术管控不可或缺,但更需要家庭、平台、社会多方协同发力,共同编织一张立体的网络安全防护网。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深度融入未成年人生活,带来海量信息和便捷体验的同时,也潜藏着风险。网络游戏成瘾、不良信息侵扰等问题,威胁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此次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实现技术突破,家长只需在手机端“一键启动”,即可实现所有应用程序同步切换,形成独立可控的上网环境。此外,该模块具备每日上网总时长控制、使用时段设置、休息提醒、应用管理、使用情况统计等功能,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项设置,实现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引导。

  然而,单纯的技术护盾有局限性,不足以完全守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以往就曾有未成年人使用家长账号、用破解密码等方式绕过限制,也有一些不良信息借助隐晦形式穿透筛选。

  家庭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首道防线,家长不能止步于“一键启动”的技术操作,更需成为孩子网络生活的引路人。比如移动互联网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放下手机,以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充实孩子的课余生活;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意识和辨别能力。

  平台作为网络服务的提供方,需严格落实未成年人模式要求,加大研发投入,优化技术,提升模式的防破解能力和内容审核精准度,建立健全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确保推送内容符合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导向。

  社会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重要支撑。学校可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培养未成年人信息辨别和深度思考能力,社区应多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丰富孩子文化生活,媒体则要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孩子理性看待网络。同时,政府相关部门需完善法规,加强监管,保障技术护盾有效发挥作用。

  在技术护盾之外,各方披上责任铠甲,协同发力,才能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刘芳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