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艺评丨新时代“孺子牛”——观话剧《我的布力开》
2025-05-27 10:58:06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汪菁
话剧《我的布力开》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它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原党支部书记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该剧不仅展现了买买提江·吾买尔的崇高精神与坚定信念,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内涵,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新时代新疆农村发展的壮丽画卷。
以买买提江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为开篇,话剧《我的布力开》通过倒叙的方式,回顾了他在2006年临危受命,两次担任布力开村党支部书记的经历。剧情紧凑富有张力,生动地展现了买买提江在整顿村党支部班子、查处贪腐行为、帮扶困难群众、支持村民自主创业就业等方面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
剧中,买买提江面对的是一系列严重制约乡村发展、文明进步的病灶和乱象。他毅然决然带领村“两委”积极面对困境,对“发小”贪赃枉法的行为坚决制止,让妹妹和外甥女退掉了有争议的宅基地,同时,他心系群众,时刻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在他的带领下,布力开村逐渐摆脱了贫困和落后的面貌,成为一个人人忙事业、家家展笑颜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剧情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实感和生活气息,观众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买买提江和村民们共同奋斗的艰辛与喜悦。这种真实性的艺术再现,不仅让观众对买买提江的事迹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更激发了观众对于新时代农村发展的关注和思考。
话剧《我的布力开》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艺术作品,弘扬了真善美的价值观,传播了正能量。
买买提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共产党员,什么是优秀村干部。他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他的事迹不仅让人感动,更让人敬佩。这部剧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永远不能改变。它激励我们,要始终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真正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话剧《我的布力开》将诗意的表达与现实的再现融为一体,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卓越的艺术把控能力,灵活运用了多种创意手法。
该剧的舞台布景设计独具匠心,以伊犁的小村落为蓝本,成功营造出一种写意且空灵的独特氛围。在场景转换环节,导演巧妙运用了民居背景这一元素,时而将其呈现为水平状态,时而又调整为倾斜角度,通过这种独特的呈现方式,营造出买买提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情境时,始终坚守公平原则,一次次校准着自己的人生天平,也维护着社会公义的天平。
剧中多处运用转台,实现了“以实入虚,以虚写实”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增强了人物内心的纵深感,让观众能更深入地探寻角色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突出了现实的真实性,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这种空间处理方式宜静宜动、化繁为简、以点带面,在空灵的场景变化中,不仅展现了作品人物内心特质,更引领观众进入角色的心灵深处。
在人物塑造上,该剧同样取得了成功。买买提江这一角色被刻画得栩栩如生、深入人心。他既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理想,展现出基层党组织书记的担当与使命;又有着普通人的情感和困惑,真实而立体。这种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塑造,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他的内心世界与奋斗历程,仿佛与角色一同经历了那些难忘的岁月。
从舞台布景到灯光音响,从服装道具到多媒体运用,话剧《我的布力开》的多处细节都彰显着创意与匠心。
灯光通过点与线的巧妙布局,实现了大与小、多与少、明与暗的反差式平衡,营造出既真实又富有艺术感的舞台氛围。
音乐创作者为主人公打造了专属主题旋律,通过不同心境下的变奏变调,抒发或宣泄人物情绪,强化外部气氛,烘托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音响则精准地建立了空间感,交代了地点,强化了环境氛围,凭借丰富的民族乐器和地域性调式特点,为观众带来独特且富有感染力的听觉享受。
在服饰化妆方面,《我的布力开》注重人物造型的时代感、地域性与民族性,通过精心设计的服装和妆容,凸显人物性格特点、年龄、身份及独特气质。服装既真实又富有设计感,展现了当代农村的精神风貌。同时,通过色彩和质地的巧妙搭配,形成了鲜明的群像效果,为整台演出增色不少。道具设计在尊重生活的基础上,追求极简与朴实,为舞台增添了真实感和历史感。
在话剧《我的布力开》中,“老黄牛”这一意象的运用堪称一绝。它不仅成为买买提江的镜像书写,更承载了深厚的乡土伦理和党性淬炼的寓意。
老黄牛在剧中多次出现,每一次都寓意深刻。它既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又是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具象化投射。同时,老黄牛还承载了集体意识。当剧中人物发生冲突时,躁动的老黄牛承载了人民群众对公平诉求的外化表现。这种巧妙的意象运用,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象征性,更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对人性困境和乡土伦理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