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甫尔·库尔班:26年守卫烽燧古城

2022年07月26日 09:34:11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他们在新疆和历史对话】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任江

  装上工作装备、带上行李,坐车直奔茫茫戈壁大漠,这是“新疆最美文物安全守护人”吾甫尔·库尔班的日常。但在26年前,大学专业学的是自然地理的他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成为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

  作为尉犁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文物局)负责文物保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常年奔波在戈壁荒漠、高山大河之间。尉犁县有6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2处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包括11座烽火台)和营盘古城遗址,烽燧、古城、墓地、岩画……这些让吾甫尔26年来离不开的东西,现在更成了他的牵挂。

  对野外工作,吾甫尔并不陌生,辨方向、看地图、察地貌、找植被……他对这些驾轻就熟,欠缺的是历史知识和文物知识。工作中,他越学越觉得文物保护工作意义重大,“小时候觉得一点都不起眼,有些还是残缺破烂的土堆、断墙,后来才知道它们的宝贵。”

  26年间,吾甫尔几乎跑遍了全县的每一个村,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区,不仅要面对酷暑、严寒的考验,更要克服道路艰险带来的难题。戈壁荒漠中,缺少指示标识,非常容易迷路。一场大风过后,很多沙包完全变了模样,原先的路消失了;沙海中,车常常陷入其中,要挖车开路才能继续前行……一年下来,他总要在野外跑几万公里。

  虽然辛苦,但每一次收获都让他忘记了一路的艰辛。

  为加强流散文物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他和同事多次深入乡村征集文物。每到一户人家,他们不进客厅,直奔杂物间、库房甚至羊圈,找寻那些被遗弃在角角落落的老旧物件,不仅从成堆的“垃圾”中找到大量有收藏价值的老物件,还发现了不少文物。

  这些年,吾甫尔多次参加考古挖掘任务,白天跟着参与挖掘工作,不懂就问;晚上还要再找专家请教。人们都喜欢上了爱学爱问的吾甫尔,他的业务水平进步飞快。

  “有的地方蚊子多,个头又大,黑压压一群扑过来,所以工作时要戴上防蚊面罩。”吾甫尔说,很多考古挖掘现场远离村庄,甚至没有饮用水源,生活条件很艰苦。有时,考古现场离保护站近,大家就从保护站运水,还可以在保护站把饭做好送到考古挖掘现场。

  有一次,吾甫尔赶到一处现场已是傍晚,大家都在休息,他看到人们面前的茶碗里盛的是略带褐色的液体,就笑着说,“你们这里条件不错,还有奶茶喝。”众人都笑了,有人递来一碗“奶茶”请他尝。他端起来才发现,这是混着泥沙的河水,烧开后倒在碗里,等泥沙沉淀才能喝。

  今年3月31日,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当时,吾甫尔和野外文物看护员正在烽燧现场巡护,得知消息后大家高兴得像孩子似的又唱又跳。今年,吾甫尔和同事们对克亚克库都克烽燧巡查和保护力度加大了,特别是节假日,吾甫尔和全体野外文物看护员都去烽燧现场值守,以防有人攀爬、损坏烽燧。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权治华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