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非遗传承 唱出新时代旋律  

2022-08-12 08:59:03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非凡10年·地州巡礼】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今年7月,让玉米塔力·耶提库终生难忘。14岁的他第一次走出家乡乌恰县演出《玛纳斯》,更让他万分激动的是,在新疆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自治区博物馆观看了他们的演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像一朵朵雪莲花,绽放在帕米尔高原。

  非遗之花 绽放高原

  克州不仅是“万山之州”,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福地”。民族史诗《玛纳斯》、柯尔克孜族刺绣服饰、阿图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从史诗到歌舞再到服饰文化,从少数民族医药到传统民族运动项目,一项项藏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挖掘和整理出来,并开展了一系列保护和传承工作。近年来,克州先后申报了1项世界级非遗保护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和22项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克州收集整理了大量文字资料、录像资料、图片资料,完成了民族史诗《玛纳斯》的汉译和出版工作。目前正在筹备“玛纳斯奇”协会。

  不懈努力结出累累硕果。通过共同努力,克州与中央歌剧院共同创作打造大型原创歌剧《玛纳斯》,在国内外演出60余场次;先后举办7届《玛纳斯》国际旅游文化节,5次《玛纳斯》国际学术研讨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赢得国内外观众的好评和喜爱。

  倾心竭力 传承弘扬

  “演绎《玛纳斯》必须全身心投入,不是简单地把词句唱出来就可以了,情绪要饱满,要把自己放到情境里。”8月6日,在乌恰县黑孜苇乡艾克铁列克村一栋房屋内传出讲解声。

  讲解人是56岁的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江努日·图日干巴依,“我教了50多名‘玛纳斯奇’,玉米塔力是最特别的一个,他的表演非常有感染力,能把观众带到描绘的场景中。”

  在培养非遗传承人时,面授是一个很有效的方式,除了师徒之间面对面传授,克州还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在文化馆、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等场所举办非遗传承培训班,吸引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走上学习之路。今年以来,克州已开办6期非遗传承培训班,200多名对非遗感兴趣的各族群众在学习中收获满满。

  “鹰是柯尔克孜人一生的朋友,把驯鹰的手艺传承下去,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71岁的柯尔克孜族驯鹰习俗代表性传承人库尔马西·胡特曼说。

  千年传唱 更加嘹亮

  每逢重大节日,阿克陶县昆仑佳苑社区服务中心都会响起节奏欢快的约隆歌声,这也是辖区居民最爱去的活动场所之一。

  这种流行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民间礼仪歌最初是作为婚礼歌谣保留下来的,随着一代代的传唱,现已成为当地群众重大节日中必演的节目。

  在克州的三县一市,都有这种传承非遗的场所,文化村、居素甫·玛玛依纪念馆、猎鹰文化展示区、民族特色村寨……一个个非遗场馆里歌声悦耳、舞姿飞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得到有效传承。

  有了非遗展示(传习)场馆的保障,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也有了自己的阵地。克州还在制度上给予保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保驾护航。

  近年来,克州先后制定出台了《克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克州玛纳斯奇认定细则》《玛纳斯传承保护规划(2017—2026年)》等,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推进克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范化、制度化,让非遗成为各族群众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马新玲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