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昌故城文管所所长甄世亮:将沧桑岁月化进人文景区

2022-08-27 22:51:3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高昌故城不仅是文化遗址,而且是开放的景区。如何找到两者的平衡点,既让游客有很好的体验感,又让文物本体现状尽可能不受外界的干扰,是43岁的高昌故城文管所所长甄世亮重点思考的问题。

甄世亮(右前一)为参观高昌故城的游客进行讲解。图片由本人提供

  虽然在高昌故城才工作两年多,但说起高昌故城的历史,甄世亮滔滔不绝。“高昌故城是目前新疆地区留存最大的故城遗址,历史上是四通八达的西域重镇,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咽喉门户。《北史·西域传》中记载,‘地势高敞,人数昌盛,因名高昌’,这就是高昌名字的来历。”甄世亮说,高昌故城是西汉至元明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4世纪)吐鲁番盆地中心城镇 ,历经西汉高昌壁、高昌郡、高昌国、唐代西州和高昌回鹘等时期,时间跨度长达1400年左右。

  虽然历经千百年岁月,高大的夯土城墙,残存的宫殿及寺院建筑,高昌故城遗址依然显露出昔日的雄浑气象。2013年1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将高昌故城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2021年,它名列国家文物局印发的《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

  “我们的责任就是保护文物本体的安全,让文物本体现状尽可能不受外界的干扰。”甄世亮说,近年来,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高昌故城文物文化遗产地的保护力度,已获批并实施相关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保护修缮、安全防范系统等工程项目资金一亿余元。目前,高昌故城遗址遗产区已顺利实施围栏工程,有效利用人防物防技防的措施,遗址内实行24小时监控操作和巡视工作。他们每天进行两次巡视,如果遇到大风、雨雪等极端天气,都会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检查,向上级申报一些加固项目,让文物更好地“活”下来。

  在“文物保护宣传月”“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高昌故城文管所利用宣传册、折页、报纸、微信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工作;同时,通过移动博物馆、为村民上一堂课或组织周边居民来到高昌故城遗址参观等形式,展示文物保护和展示利用成果,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高昌故城遗址区总面积200万平方米,遗产区面积有400多万平方米。遗产区有近百户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居民,由于要尽量保持与遗址区一致性,这里避免任何新建项目。”甄世亮说,经过近几年不懈宣传,周边村民文物保护意识增强了,“有村民的房子变成危房了,会主动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也会到派人到现场查看,给出翻建等相关建议。”

图片

高昌故城鸟瞰

  前年,高昌故城获评国家级3A景区,去年开始申报4A级景区。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最大程度发挥文物证史、资政、育人的作用?高昌故城文管所首先在规范、丰富讲解词上下功夫。“游客来高昌故城,看到很多废墟,如果没有讲解,他们可能不太了解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我们会提供人工讲解和电子讲解词,而且所有的讲解词都是由吐鲁番市文物局专家起草,确保准确无误。”甄世亮说。

  除了丰富讲解词,高昌故城文管所在高昌故城游客服务中心,利用高昌文化展厅和烽燧展厅,通过一些VR设备或者互动感较强的数字化展示利用项目,探索出展示利用和数字化相结合的新型发展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挖掘高昌故城遗址的内涵和历史人文价值,综合遗址保护要求进行合理展示利用,推出‘数字高昌’‘夜游高昌’旅拍等项目,增加旅游业态,使游客拥有更好的体验度和参与度,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甄世亮说。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 刘芳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2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397469069@qq.com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