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南疆,服务“一带一路”!医疗援疆体系不断建强|广东援疆这两年①
2025-04-22 12:59:17 来源: 天山网
编前语 近期,广东省支援西藏、新疆和对口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时指出,今年是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关键一年,也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做好今年的对口支援和对口合作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初心不改,使命如磐。2025年是第十批广东援疆干部人才进疆两周年。两年来,在粤新(兵团)两省区党委和政府正确领导下,全体广东援疆干部人才锚定“走在前列”的总目标,时刻牢记“进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的使命,围绕重点任务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奋力书写“进疆有目标、在疆有作为、离疆有成果”的亮丽答卷。
跨“粤”山海,奔赴“疆”来。为全方位展现广东在民生援疆、智力援疆、产业援疆、文化润疆、民族“三交”等方面成果,今起,推出“广东援疆这两年”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不久前,在广东援疆等单位主办的“一带一路”创伤联盟系列活动南疆创伤救治院士会议上,发布的一组数据格外醒目:
广东援疆医生支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地一院”)创伤中心逐渐形成“院前急救—急症救治—多学科协作—快速康复—心理治疗—公众预防”立体式创伤救治医疗体系,救治范围涵盖南疆四地州,形成覆盖近1000万人口的创伤救治网络;创伤重症患者从入院到手术的时间由2019年的8小时缩短至2024年的1小时,南疆创伤救治成功率从不足50%提升至97.8%。
数据是刻度、记录与见证,彰显广东医疗援疆守护各族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两年来,广东援疆加大医疗援疆力度,深化“组团式”医疗援疆,共选派医疗广东人才407名进疆,坚持“深耕南疆,辐射‘一带一路’”思路,持续填补南疆医疗技术空白、加强国际化发展,受援医院全部顺利通过医院等级复审、服务能力再创历史新高。
广东名医进疆工程实施以来,一批新技术、新手术在喀什地区得到应用。袁瀚摄
设备不完善、检测效率低、移植药物缺乏……2024年5月,广东援疆医生黄宇贤初到喀地一院血液内科,有些发愁。眼前的条件,想要满足高难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要求困难重重。建立科室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平台迫在眉睫。
在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协调下,援疆专家肖非、黄宇贤等携同本地医护人员,成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攻关小组。经过多番论证,仅2个月便解决了干细胞采集的设备问题和移植用药等问题。此后,成功构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技术平台,目前运行良好,填补了技术空白。
接受“粤新光明行”免费白内障手术的1000名患者揭纱,重见光明。袁瀚摄
南疆地区的医疗技术空白,在广东援疆医生奋斗下,逐步填充。喀地一院,逐步成为南疆医疗服务高地。广东援疆实施“广东名医进疆工程”,目前已有65名广东知名专家在喀地一院设立专家工作室,27批次75位高水平医院资深专家赴喀开展高难度手术带教,打响“广东医生”品牌。除了喀地一院的诊疗服务水平在全疆独树一帜、名列前茅,广东医疗援疆的成果,也惠及偏远基层的群众。
广东援疆打造的示范乡镇卫生院——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卫生院。袁瀚摄
去年,广东援疆重点民生项目——伽师县覆盖县、乡(镇)两级15个新建预防接种门诊全面启用,在南疆率先实现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全覆盖,为群众提供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疫苗接种服务。15个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建成启用后,全县预防接种门诊面积累计近3300平方米,标准化设置健康筛查、接种登记、候诊留观、接种实施、冷链储藏、应急处置、母婴护理等功能区,日常规接种服务能力可达2400剂次以上。
预防接种门诊启用,让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在伽师县西克尔库勒镇卫生院,村民吾呢其古力·艾孜提艾力带小孩完成接种后感慨颇多,吾呢其古力说:“接种疫苗时间很快,环境也很好,很方便!”
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是广大患者朴素的心愿。广东医疗援疆大力推动重心下移、资源下沉,组织实施“粤新光明行”“粤新消结行”“全科医生培养计划”等系列面向基层的援疆项目,覆盖疾病防治、健康科普、紧缺医学人才培养等。两年来,已完成超2000例白内障免费手术,2400例肺结核免费治疗,培养培训喀什地区200名基层全科医生。
科技赋能医疗民生事业。广东援疆创新将AI技术引入医疗援疆,在全国率先对接引入中山大学眼科中心与华为联合研发的眼健康 AI 筛查系统,进一步提升筛查效率和覆盖面;在全疆率先落地“AI+ DR+EC(新型结核菌素试验)”筛查新技术,强化结核病的发现和诊治能力。
师徒结对。袁瀚摄
一批示范乡镇卫生院、健康示范村的落地,让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两年来,提升建设6家示范乡镇(团场)卫生院、6个健康示范村(连队)。围绕预防、治疗、康复,重点开展计划免疫门诊、慢病一体化管理门诊和中医康复治疗区的改造提升。其中,广东对口援建的疏附县乌帕尔镇中心卫生院等4家乡镇卫生院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24 年度“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表现突出服务优质机构。
今年,广东援疆支持中山大学国际眼科医学中心新疆分中心建设,聚焦各族群众的常见眼科疾病,提升西北地区的眼科临床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此外,面向全疆、覆盖西北地区、连通“一带一路”,培养高端专业的眼科人才。
针对“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条件薄弱、医疗物资匮乏等情况,广东医疗援疆将辐射“一带一路”作为一大工作方向。两年来,广东援疆支持喀地一院建成全疆四所之一的国门医院,建设国际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实现与广东援助医院、国际合作医院、南疆基层医疗机构会诊直连。此外,打造“一带一路”全科医生培训基地,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全科医生培训班、国际泌尿外科人才培训会议等,共计培训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外籍学员12名。(通讯员袁瀚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