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丨光伏阵列如蓝色海洋
2025-05-16 08:58:35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开栏语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和若铁路……广袤的新疆大地上,一项项“当惊世界殊”的宏大工程汇聚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新时代画卷,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惠及各族群众的强力引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为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生动故事,天山网-新疆日报即日起开设“大国工程看新疆”专题专栏,全方位展示新疆重大工程的建设历程、突出成就以及深远影响,多角度呈现新疆与全国一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和力量。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于江艳报道)5月15日,阳光炙烤着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沙漠东南缘的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若羌400万千瓦光伏项目工地,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各系统进行调试,为项目即将商业运行做准备。
当日,“大国工程看新疆”报道团队来到项目现场,被工程的规模所震撼。站在瞭望台俯瞰,光伏阵列犹如蓝色海洋,长宽各约9公里,从脚下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阿尔金山。这片区域面积达76.02平方公里,相当于1064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这是我国单体装机规模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项目,于2024年12月并网运行,预计5月底转商业运行。“转商手续共计21项,已完成调度自动化系统联合调试、电能质量测试、暂态建模等15项手续办理。”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若羌区域运检中心副经理郭晓阳说。
该项目桩基总数260万根、安装光伏板6047861块。“这么大的光伏项目,光靠人工巡检十分费时。”郭晓阳说,为了保障项目高效发电,后期将使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辅助巡检。
管理这样大的项目,需要的人却不多。项目共有4座数字化新型光伏电站,通过智慧终端管理系统管理站点,借助智慧摄像机、巡视无人机、巡视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设备和技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最终达到“无人化”智能管理。
若羌县属于大陆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气候干燥、风大尘多。“安装在沙漠边缘的光伏板,既是发电设备也是阻挡风沙的屏障,可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阻挡风沙流动。”中国绿发新疆中绿电技术有限公司若羌区域运检中心经理助理沈金星说。
经测算,该项目安装的光伏板遮阳面积达58810亩,桩基固沙99082平方米,可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
项目转商业运行后,预计每年满负荷发电69亿千瓦时,能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年使用,相当于节约原煤208.2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71.87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