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煤变成一条链
2025-05-25 09:41:0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大国工程看新疆】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石鑫
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到了新疆疆纳能源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疆纳集团”)也得败下阵来。
在疆纳集团,一块乌黑的煤炭能化作电力点亮万家灯火,能“吐”出蒸汽温暖整个园区,能裂解为油气驱动工业引擎,甚至能提炼成材料走进生活日常。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上,疆纳集团思变、求变、谋变,煤基化工产业文章越写越深、越写越长。
“实际上,煤化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开发出上千种衍生品。”新疆新伊碳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疆纳集团的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胡志钢介绍,煤炭不仅可以直接用作燃料,还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转化为多种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形成完整产业链。
疆纳集团走的就是这条路。
疆纳集团所在的哈密淖毛湖矿区,煤炭具有低灰、低硫、低磷、高热值、高含油率等特性,是优质的富油煤,特别适合发展煤化工。
这条链是这样的:露天煤矿开采出的原煤,通过公路运输等方式运抵疆纳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新型热解提质装置进行加工,得到提质煤、煤焦油和焦炉煤气。
提质煤可替代焦末用于高炉喷吹,也可加工成型煤、活性炭用于民生。
煤焦油与焦炉煤气中提纯出的氢气加压反应可生成煤基氢化油。
副产的焦炉煤气兵分两路,一路通过管道输送至新伊碳能焦炉煤气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的锅炉燃烧,产生的蒸汽一部分驱动汽轮机发电,一部分通过管道输送到疆纳集团所在地伊吾工业园区的其他企业,成为园区企业生产及取暖的动力源泉;另一路通过解析、净化、深冷、合成等工艺生成液化天然气和液氨。
“通俗来说,就是煤炭在中低温条件下干馏、热解,可以得到固体、液体、气体三种产物,然后通过不同工艺装置将煤的有效成分‘吃干榨净’,形成‘煤—碳—油—气—电—热—化’产业链,能源综合转化率高达85.47%。”胡志钢说。
一块煤的附加值有多高?每一家煤化工企业都有自己的答案,就是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答案。胡志钢算了一笔账:按目前的市场价,如果直接售卖1吨原煤,价值顶多有200元。按照这个链条来延伸生产,实现煤炭资源就地精深加工转化,1吨煤最终产生的价值至少达到原煤的3倍。
在疆纳集团的产业链图谱中,科技创新是贯穿始终的“金线”。2024年12月,疆纳集团投产的绿电耦合焦炉煤气制9万吨液化天然气联产16万吨液氨项目,开辟了焦炉煤气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新途径。疆纳集团还规划建设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制作高浓度水溶复合肥,这将为新疆优势资源就地转化和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
当前,新疆正加快“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全力打造国家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和煤制油气战略基地。煤的万般变化,是一场科技的长征。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疆纳人”正在走出一条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路。
■记者感言
立足煤 延伸煤 超越煤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发挥着“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多样,不仅储量巨大,而且类型众多。2024年,新疆煤炭产量增速增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中作出了新疆贡献。
眼下,新疆正加快建设包括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集群在内的“十大产业集群”。以疆纳集团为代表的煤化工企业,以煤为基,又跳出煤炭,凭借科技创新与产业延伸,将每一块煤“吃干榨净”。煤炭产业正从单一的能源供应模式,迈向全链条循环发展的新路径,从传统的原料属性,跃升为高端制造与绿色低碳的全新支撑。这一转变,既大幅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也为煤化工行业探索出一条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
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端稳能源饭碗的关键所在。一煤多“吃”、由“黑”向“绿”转变,彰显的不仅是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注入的强大动能,更映射出新疆传统煤化工向现代煤化工转型升级的坚定决心和十足信心。对煤炭资源的极致化利用,必将成为新疆煤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