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书写野马重生之歌

2022年05月19日 10:05:04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王功恪

  近日,张赫凡给我送来她的新书《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同时还有数年前出版的《野马重返卡拉麦里》及《野马家园》,给我带来特别的欣喜。

  1995年,张赫凡从新疆农业大学动医系毕业后,放弃优越安逸的城市生活,走进准噶尔盆地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叩开濒危物种保护的大门。自从她与野马结缘,便有了“野马公主”“野马天使”“野马女孩”“戈壁女孩”等称号。

  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地处卡拉麦里戈壁深处,远离繁华都市,交通和通信十分不便。正如她在《野马重返卡拉麦里》一书中所描写:“这里没有长明电,没有商店,没有图书馆,唯一不缺的,是那份旷世的孤独……”

  戈壁大漠的沙尘暴和酷暑严寒,令当时年仅21岁的张赫凡望而生畏。这期间,她思想有过无数次动摇,但是在卡拉麦里戈壁风霜的洗礼下,在野马的真情陪伴下,她最终选择留了下来,把根深深地扎在这片戈壁荒野。

  27年里,她走近这些从6000万年前进化到现在、地球上唯一存活的野生马种,把它们当作与人类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与它们平等相处,并把与它们的相识、相知、相爱、相通,变成了自己的青春经历和生命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她说:“与野马用心交流、用爱交流,我相信这是所有自由生命所使用的最高贵的语言。”

  那些年,在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没有长明电的黑夜里,张赫凡点着蜡烛写下了数十万字的日记,记录自己与野马相处的点滴。后来,她把这些日记进行整理,出版了《野马重返卡拉麦里》《野马家园》等6部专著。

  在这些作品里,她对普氏野马这一濒危物种的习性、行为、族群关系、亲情、婚恋、繁殖、疾病等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与记录,掌握了野马繁育和野放的第一手资料。

  读她的文字,如同身临其境,让人情不自禁想亲耳聆听野马的嘶鸣声,想一睹它们野性十足的不羁风采。在她笔下,野马的悲欢离合非常感人,以至于一位图书编辑在编辑她的书稿时,几次为野马的命运感动落泪。

  野马是大自然中一个古老物种。在旧中国贫弱之时,它被掠夺到欧洲,离开了原生地准噶尔盆地,成为被贵族豢养的笼中之物,野性逐渐丧失,面临种群灭绝的危机;在新中国日益强盛繁荣之时,野马终于回归,重建野外种群,成为国际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功典范。

  冲出围栏,回归自然,是每一匹野马的最高理想;自由驰骋,纵横荒原才是野马真正的生活。中国第一匹野马准噶尔1号因难产死亡,加速了野马野放的进程。2001年8月28日,首批27匹野马在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奔向大自然的怀抱,至今,已先后有19批次140匹野马回归它们阔别已久的家园。目前,我国野马种群已突破700匹,占全球野马总数量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一。

  回归自然的野马,在准噶尔大地向着太阳奔腾、撒欢,如滔滔春洪,如王者归来。一直跟踪观察和拍摄野马的张赫凡在书中写道:“就这样,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戈壁深处,在野生动物的天堂,犹如自己的青春被放归大自然,我也完完全全地放飞自己,陪伴和追随野马的日子成了我最为难忘的快乐时光。”

  今年刚刚出版的《荒野归途:中国野马保护纪实》,是张赫凡深入戈壁荒漠20余载潜心创作的一部非虚构生态文学作品,全景展现了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成立35周年暨野马野放20周年的风雨历程,讲述了濒危野生动物普氏野马在中国的生存、灭绝、复活的兴衰史,彰显了生态文明保护的中国担当和中华民族的拓荒精神。

  在这部作品中,她以生动而细腻的语言,不仅讲述了自己与野马双向救赎的心路历程,还讲述了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以恩特马克、李新科、张彦豹等为代表的野马守护者的感人故事。正是与他们一起,在人迹罕至的准噶尔盆地戈壁荒漠顶酷暑,冒严寒,风餐露宿,日夜守护,才使回归中国的野马家族不断壮大,野性逐步恢复,并重归自然,令失而复得的野马得以绝地复生。

  27个春秋转眼即逝,每当张赫凡回到卡拉麦里的戈壁荒野,回到野马身边时,她的21岁仿佛即刻被重启,她的青春如美丽的花儿一样,漫山遍野绽放。

[责任编辑: 范国斌 ]
营业执照注册号:91650102766838851Y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5120170001
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新B2-20050008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013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3108311 新ICP备11000096号
举报热线:0991-3532125 涉未成年人举报电话:0991-3532125
Copyright :copyright: www.t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