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报评论员文章丨一部平凡人书写的生态史诗
2025-05-08 09:13:08 来源: 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41年,80万棵新绿!付志周夫妇在“死亡之海”边缘写下生命方程式。这不是简单的治沙叙事,而是平凡人以血肉之躯对抗无情风沙的生态史诗,它不仅是治沙造林的奇迹,更是新疆大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注脚。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呼啸了千年万年,曾残酷地勾勒出和静县哈尔莫敦镇哈尔莫敦村的荒芜。付志周夫妇用一生的光阴,在黄沙漫卷处书写了生机盎然。15.8万亩耕地重获新生,那些深深扎入沙砾的根系,不仅加固了土地,更深植着“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深邃智慧。
这场超越时空的生态坚守,彰显着天山儿女顽强不屈的精神品格。古有愚公叩石垦壤移太行,今有志士植绿锁沙护家园。付志周夫妇面对的虽不是太行、王屋二山,却也是难度比肩高山的半流动沙丘。在漫天黄沙里,夫妇俩化作扎根荒漠的胡杨,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毕其一生与风沙搏斗。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基因,更彰显着新时代筑梦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付志周夫妇用行动证明,只要怀揣信念、矢志不渝,就能在荒漠中创造出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
这张绵延不绝的生态答卷,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厚智慧。付志周夫妇不仅筑起了抵御风沙的绿色屏障,更在荒漠深处创建了一座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为子孙后代储蓄着美好未来。夫妇俩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笔笔增值的“生态存单”。受保护的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根系编织的固沙网是抵御风沙的绿色保险,改良的土壤是代代相传的绿色资产。这些看似静默的生命,正以惊人的“复利效应”,为生态安全持续注入绿色动能。付志周夫妇用行动告诉我们,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而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曲气壮山河的生态长歌,凝聚着建设美丽新疆的磅礴力量。付志周夫妇已长眠于亲手缔造的林海,那些在春风中舒展的新芽,在夏雨里拔节的枝干,在秋阳下流金的叶片,都是夫妇俩生命的延续。誓志要替父亲付志周完成“百万棵树”心愿的付国喜,“退役不褪色”的且末县老兵治沙队,一生心血培育出“成帮柳”的王成帮,锁边塔克拉玛干的各族绿色守护者……千千万万个“付志周”,正在新疆大地接力书写新时代生态传奇。他们用年轮丈量时光,用生命守护绿色,在新疆大地再现了《诗经》里“绿竹猗猗”的意境。
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那片滚滚碧波时,注解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壮美。回望付志周夫妇用生命铸就的绿洲,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更是天山儿女对生态文明的不懈追求,是各族人民对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让我们接过付志周夫妇的旗帜,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昂扬的步伐,为建设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美丽新疆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