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刘亮程,来自新疆,我后父是乡村说书人,自小我听故事长大。我也有幸倾听到江格尔奇说唱史诗。在《本巴》的扉页上,印有‘谨以此书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它同时也致敬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写作深受其滋养。”19日,“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里浙江桐乡乌镇举行,并通过浙江卫视、北京卫视和各大网络平台面向全社会播出。在万众瞩目的颁奖现场,新疆作家刘亮程深情致谢家乡。
11月19日晚,“茅盾文学奖之夜”颁奖结束后,进行了一个特别环节:五位获奖作家与出版社编辑共同在获奖作品的书本下,留下手印。新疆作家刘亮程与译林出版社编辑管小榕共同在作品《本巴》下,留下手印。最终,五部作品将汇成长卷,盛典结束后,这幅长卷将送往矛盾纪念馆和浙江文学馆进行留存展示。
11月19日晚,“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乌镇举行。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刘亮程感言如下:谢谢!感谢我的读者朋友,感谢茅盾文学奖。我是刘亮程,来自新疆,我后父是乡村说书人,自小我听故事长大。我也有幸倾听到江格尔齐说唱史诗。在《本巴》的扉页上,印有“谨以此书向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致敬”,它同时也致敬我生活的这块土地上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我的写作深受其滋养。
11月19日,浙江乌镇,“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盛大举行。包括新疆作家、新疆作协主席刘亮程创作的《本巴》在内,5位中国优秀作家的5部获奖长篇小说,从不同侧面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展现着新时代文学发展成就和思想艺术水平。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小村庄中走出来的刘亮程,60多年汲取着新疆大地的滋养,耕耘出多部精品佳作。这种滋养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带着这片土地山川河流的气息,受益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呈现出的丰富文化形态,《本巴》正是从中结出的硕果之一。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编辑、出版社、评委代表,港澳台作家代表,网络文学作家代表,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全委会委员以及所属各单位部门负责人等,汇聚这片烟雨江南的诗意土地,沐浴文学荣光,抒发文学情怀。莫言、刘慈欣、麦家、迟子建、毕飞宇等众多当代文学名家出席活动。
刘亮程的《本巴》,向《江格尔》致敬,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证明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美美与共的活力。融史诗、童话、寓言为一体,在咏唱与讲述的交响中以飘风奔马、如梦如幻的想象展现恢宏绚烂的诗性境界。对天真童年的追念和对时间的思辨,寄托着人类返朴归真的共同向往。
第11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将于今晚在茅盾故里浙江桐乡举行。新疆著名作家刘亮程作为茅盾文学奖得主,将携获奖作品《本巴》亮相本次盛会。19:33关注浙江卫视、中国作家网视频号、Z视介,和获奖作家杨志军、乔叶、刘亮程、孙甘露、东西一起,在浙江桐乡乌镇,见证新时代文学星光闪耀!
10月30日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亮程的首部纪录片《大地生长》,将在石榴云客户端、东南卫视、海峡卫视、优酷人文持续更新播出。第一季《刘亮程漫游记》共分4分钟短篇25集,13分钟长篇6集,记录了他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的漫游生活。
“我出生在沙湾一个偏僻小村庄,那时看不到什么书。读的四大名著《隋唐演义》《海上花列传》等等,都是通过街坊四邻之间相互借阅,或是一些挑货郎带来的。很多时候,一本书只剩中间几十页。”刘亮程说,但正是这些并不完整的书,打开了他写作的世界。
8月12日中午,位于乌鲁木齐市友好路上的新疆新华书店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新华国际图书城,“新疆作家作品”柜台比往日更加拥挤。刚刚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本巴》,在短短10分钟内,就有六七人翻阅购买。
8月12日,在刘亮程定居的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专访了刚刚获得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这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8月11日,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从乌鲁木齐市驱车近4个小时,来到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在木垒书院的书房里,采访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当天,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他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实现新疆文学在这一中国文学重要奖项上零的突破。
“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对刘亮程辛勤努力的认可,也是对他才华的肯定。通过这份奖项,刘亮程向他的读者们展示了他对文学的热爱、对家园的回护以及对时间主题一以贯之的反思。”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乌鲁木齐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敏说。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包括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在内,5部作品获奖。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了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何向阳和刘大先,他们对《本巴》进行了点评。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鲜明的特色体现为‘新时代文学’观念的强调,相应地,评审标准因此在3个方面显示出重点导向:一是对新时代奋斗的现实关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达,二是对革命曲折历史进程的书写和革命精神的弘扬,三是对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生活的展现和多样性艺术手法的创新。基于这种明确的导向,5部获奖作品各有精彩的表现。”
“这是我在新疆才能获得的一场书写。”当天,正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耕读写作的刘亮程接受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感谢评委,感谢新疆这片土地,我在此生活了60多年,深受新疆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滋养,《本巴》是对这种丰富绚烂生活的回馈。感谢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给了我智慧和力量。”
8月11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新疆作家协会主席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新疆作家纷纷表达了祝贺。大家认为,《本巴》获得茅盾文学奖,实现了新疆文学在茅盾文学奖上零的突破,是载入新疆文学史的大事、喜事,承载了多年来新疆作家的梦想,代表新疆文学达到新高度,为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增添闪亮的光彩。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这也是新疆作家首次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由于作家刘亮程出生在沙湾,这一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家乡人的高度关注,沙湾市民也为他获此殊荣感到自豪,并向他道贺。在当地书店,刘亮程的相关书籍热销,书店正忙着联系备货。
种过地,放过羊,当过乡农机管理员……刘亮程几乎所有的文字,都与他所生活过的乡村有关。记者曾前往他的定居地——菜籽沟村,拜访过这位被誉为“乡村哲学家”和“20世纪中国最后的散文家”的乡土文学作家。盛名之下的他,近10年来,选择在这里建书院,以书会友,继续书写他笔下的风物人情。
8月11日上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这是新疆第一位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的作家。得知获奖后给他发了微信,他的回复简单而礼貌。和刘亮程相熟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上自带“距离感”,对人保持善意,但不会显露过多的热情。
8月11日,记者从新疆人民出版社获悉:由刘亮程主编的“新疆文学丛书·小说七星”和新疆人民出版社(新疆少数民族出版基地)出版的《刘亮程年谱》即将推出。
上午11时30分许,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电话连线在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菜籽沟村的刘亮程。他正在修理木垒书院的木栅栏。电话里,他向记者转达了3句感谢:“感谢评委,感谢新疆这片土地,我在此生活了60多年,深受新疆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滋养,《本巴》是对这种丰富绚烂生活的回馈。感谢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给了我智慧和力量。”
“本巴”是什么?在今天之前,它或许是一个让你摸不着头脑的字眼;但今天,它是刷屏的热词、上榜的热搜;毋庸置疑,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它还会热度不减,成为实体书店、网络电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这是茅盾文学奖的魅力、优秀文学艺术作品的魅力。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这是新疆作家的作品首次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正如刘亮程接受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采访时所说,“感谢新疆这片土地,我在此生活了60多年,深受新疆多民族文化生活的滋养,《本巴》只是对这种丰富绚烂生活的回馈。”只有扎根脚下的土地、汲取文化的丰厚滋养,才能绽放出最动人最美丽的文艺之花。
刘亮程著有诗集《晒晒黄沙梁的太阳》,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在新疆》及长篇散文《虚土》,长篇小说《凿空》等。《鸟叫》《我改变的事物》《对一朵花微笑》《寒风吹彻》《今生今世的证据》等多篇作品入选小学、中学、大学教材。
何向阳对新疆作家首次获得茅盾文学奖表达祝贺。他说,《本巴》是刘亮程继《捎话》后的最新长篇小说,作为一部以英雄史诗为背景展开的小说,它传达了刘亮程真切的民族关怀与现实关怀,弘扬了诗性的民族智慧,是江格尔史诗精神在当代作家笔下的又一次传承和发扬。它致敬《江格尔》,同时也是向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致敬。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这也是新疆作家首次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采访了刘亮程。
8月11日上午,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新疆作家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获奖。作为新疆第一位获得这一中国文学最高奖项的作家,刘亮程第一时间接受了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采访。记者向他获得茅盾文学奖表达祝贺。刘亮程说,感谢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评委,感谢新疆这片土地。我在此生活了60多年,深受新疆丰富文化生活的滋养,《本巴》只是对这种丰富绚烂生活的回馈,更感谢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给了我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