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95后”小武警官和95岁阿瓦汗奶奶虽然不是亲人,但同为共产党员的他们,平日里团结互助、友爱相处,演绎了一段民族团结佳话。
今年41岁的齐翠华从警18年,她心系辖区企业群众,推动公安政务服务、深入辖区开展法治宣传、帮助孤寡老人、化解矛盾纠纷,被群众称为“暖心所长”。
在社区工作的23年里,她用心用情帮助了2000多个不同民族的兄弟姐妹,并创立了“巴哈义古丽爱心工作室”,志愿服务触角也延伸到了乡镇、企业、学校……
通过“石榴花计划”云结对平台,来自湖北、海南、山东等地的家庭与巴什央都玛村的20个孩子结亲,为结亲孩子捐赠衣物、书籍、学习用品等,每月都会视频连线通话。大学生志愿者发起的云课堂,吸引了全国各地200名大学生与多鲁镇的孩子结对,线上开展一对一学习辅导。
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13名师生带着一片深情厚谊,跨越3800公里来到博乐市第一小学,开启了汉博两地互访之旅,他们走进民族家庭同喝奶茶,再叙友情,与结对小伙伴同升一面旗,同上一堂戏曲课,同巡边境同描界碑,一起弘扬爱国戍边精神。
在张涛心里,所有的村民都是他的亲人——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村里的老人,对孩子更是关爱有加。多年来,他始终用真心凝聚真情,用热心服务群众,村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
听着老人的真情话语,周武也很感动:“在我们博孜墩边境派出所,还有很多警民一家亲的故事,我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
从2016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五支队二大队每年都会倡议特警队员及辖区居民为偏远地区家庭捐衣物献爱心。至今,这项爱心活动已经持续做了7年。
近年来,在疏勒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帮助、积极协调下,库木西力克乡党委政府主动对接沟通,与中华儿慈会达成长期助学帮扶计划。
“我会永远记住派出所民警5年来对我们一家的无尽关爱,也会用自己的方式把这份爱传递下去。”把锦旗交到马海燕手中后,拜羽涵动情地说。
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200份“爱心药品礼包”,在发放防疫物资的基础上,和硕县还将继续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和救助,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救助关爱,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叶城县萨依巴格乡英阿瓦提村的18岁青年艾克热木在阿克苏打工时,因意外被水泥搅拌机误伤失去右腿,左腿严重受伤,那以后他一度因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变得寡言少语。如今,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不仅保住了左腿,而且已能拄拐走路,开始进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