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上午,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宣告了新疆人民成功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这是人类防沙治沙史上让人震撼的绿色奇迹!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新疆的生动实践!

绿富同兴 看新疆防沙治沙大招

今年金秋,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来自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农业奇迹源源不断。养殖业方面,螃蟹、龙虾等已经不稀奇,稀奇的是产出了珍珠。种植业方面,更是一遍遍刷新人们的认知:粮食之外,还有板蓝根、杜仲、油莎豆、土豆、枇杷、石榴、黑加仑……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诠释

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奋战,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这一人类防沙治沙史上的奇迹,不仅是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任务,也是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

用科技书写防沙治沙新答卷

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的漫长征程中,新疆各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科学治沙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符合新疆实际的防沙治沙新路子。

  1978年,我国启动实施“三北”工程。

  1986年,阿克苏地区柯柯牙荒漠绿化工程启动;于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

  1995年,新疆第一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轮台—民丰公路全线贯通。

  1998年,且末县河东防沙治沙生态工程启动;目前治沙造林18万亩。

  2000年,新疆第一次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生态输水。

  2003年,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生态工程开工建设,于2006年竣工。

  2007年,新疆第二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阿和公路通车。

  2012年,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建设工程启动实施。

  2019年,塔克拉玛干沙漠首块海水稻试验田获得丰收。

  2022年,世界首条沙漠环线环塔铁路正式通行。

  2022年,新疆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尉且公路通车。

  2022年,新疆首次实现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

  2022年,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建成投运。

  2023年,新疆全面打响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吹响锁边合龙冲锋号。

  2023年,新疆第四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图昆公路通车。

  2024年,新疆首个罗布麻草种基地在库尔勒市建成。

  2024年,新疆出台9条措施支持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2024年,南疆首个千万千瓦级“沙戈荒”外送项目开工建设。

  2024年11月28日,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合龙。

  ……

光伏生态治沙逆天爆改“沙戈荒”

光伏治沙,是新疆多年探索和总结出的防沙治沙典型经验模式之一。核心理念在于,光伏板不仅可以作为发电设备,其铺设后还能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风蚀作用,进而稳定沙土、防止沙丘移动。此外,光伏板的遮阴效果还能减少地表水分的蒸发,有利于沙漠植被生长,从而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采取生物治沙方式;在风力强劲、光照充足的地方,可采用光伏治沙;在水资源有限、光伏铺设条件也达不到要求的地方,可以工程治沙为主。

在水资源条件比较好的区域,在沙海中将沙丘推成平地,种植各类防沙抗旱植物,稳沙固沙,这就是生物治沙方式。

新疆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和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作,通过固沙压沙、围栏保护、人工管护等多种沙漠锁边措施,减少人为活动和牲畜破坏,促进植被自然恢复,取得良好效益。

沙漠公园是以荒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核心,合理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科技赋能 沙漠大棚好丰“景”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片片温室大棚如绿洲般崛起,为这片干旱的土地带来了勃勃生机。

监制:丁涛、杨涛;统筹:葛惠芹;策划:廖映月、古丽革乃·艾尔肯;编辑:王荣、李娜、赵静、王东升;网页设计:赵静;网页制作:时雷